近年來,老年人投資理財被騙的悲劇不斷上演,很多不法分子紛紛盯上老年人群體,利用高額回報或者不熟悉網上操作作為誘餌,把老年人的一生積蓄以理財的名義騙入囊中,上演了無數家庭悲劇。
正是由于老年人風險承受能力較為薄弱,做好老年投資者的教育工作,幫助老年投資者正確、有效地維護自身權益,這項工作變得尤為重要。
一、老年人投資騙局的四大套路
套路1:投資養老公寓為名,引誘老年人加盟投資
如“怡養愛晚”案中,這家名為怡養愛晚的公司打著官方旗號,宣稱在全國各地乃至韓國的宜居風景區內共設有17個養老基地,以“零風險”“高回報”和“零費用”吸引老年人投入養老儲蓄,共吸納資金過億元,最終因兌付危機而發生資金鏈斷裂,損失無法挽回。
套路2:用高“科技”承諾回報
這類騙局通常以“科技”為賣點,如高科技的保健食品、能重返年輕的護膚品等,欺騙老年人到各分公司布置好的現場聽課洗腦,然后讓所謂的“專家”在現場進行保健養生的講座,從而高價推銷各類保健藥品,有的甚至承諾投資、賣產品有高額分紅,吸引老年人投資,但實際上老年人買了以后只能拿到一堆無用的產品。
套路3:偽裝冒充型詐騙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獲取老年人信息后,偽裝成老年人的親友,以借款、救急等理由發送短信,要求老年人向其轉賬匯款;不法分子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謊稱老年人醫保、社保賬戶出現異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或以老年人涉嫌洗錢、販毒等為由實施詐騙;不法分子以熱播電視節目組的名義向老年人發送短信,稱對方已被抽選為節目幸運觀眾,以獲得獎金需交手續費、保證金等為由實施詐騙。
套路4:高額收益成噱頭
不少網絡投資平臺以“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達15%以上”等誘惑性信息為噱頭,讓老年投資者將資金匯入所謂的存款賬號,最終血本無虧。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小恩小惠博好感,通過組織旅游、參觀、講座、贈送禮品等手段,博取老年人信任,降低老年人警惕性,趁機誘騙老年人投資所謂的“高回報收益”項目,最終目的就是騙取老年人錢財。
二、老年人如何理性選擇投資理財產品
1、老年客戶如何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一是注意理財產品與銀行存款的區別:理財產品不同于銀行存款,具有一定投資風險,無法保證投資收益甚至本金。
二是注意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均會標注風險等級,老年客戶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購買,選擇與自身風險結果匹配的相應風險等級理財產品。
三是注意金融機構的過往業績:優選綜合管理能力和綜合實力強的理財服務機構,有專業性強的資產管理團隊,投資收益也會相對穩健。
四是注意資金的合理配置:應嘗試更多的理財投資組合,搭配長短期投資,既能分攤風險,又可以保證資金的最大流動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資金。
2、辦理理財產品認購注意做到“三看”
一是看產品銷售清單:查詢所要購買的產品是否在該金融機構app或者官網上對外公示的自營或代理銷售產品清單內,不在公示清單的產品不要買,避免營銷人員“飛單”。
二是看銷售資質:網點銷售人員應在銷售專區內出示能證明其銷售資格的相關材料,確定其銷售資格后再聽其推介產品。
三是看辦理規范:理財銷售應在專區內“雙錄”辦理,如果有工作人員在非理財專區推介產品,且不要求錄音錄像的,應不予理會。
3、理性投資務必做到“四不要”
一是不要輕信,不要輕信虛假廣告宣傳,不要輕信“送溫暖”的投資推銷人員;
二是不要貪婪,不要被產品宣宣稱的高收益所誘惑,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要樹立理性的投資理財觀念;
三是不要急于做決定,在銷售人員介紹后可先在網上查找資料,或者和家人朋友多溝通交流,多詢問銷售人員,在確認了解清楚投資項目的真偽、合法性、投資標的和風險等級后再做決定;
四是不要泄露。不要隨意泄露個人金融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慎重對待合同簽約環節,不在空白合同簽字。不隨意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濫用或非法使用。
三、老年人網上業務小貼士
1、保護好密碼及其他重要身份信息。重點關注密碼,切勿設置簡單易猜測的密碼;勿將銀行賬戶密碼與手機、購物平臺等密碼全部設置為同一密碼;切勿轉發短信驗證碼。
2、保護好手機和電腦等著終端設備。安裝殺毒軟件,不惦記不明鏈接;在安全的網絡環境下使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網絡交易工具。
3、盡量不在公共場所WIFI 環境下登錄或使用手機銀行。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退出。每次使用完手機銀行后,一定要安全退出,避免手機銀行在后臺運行期間被攻擊。
4、交易信息要掌握。開通短信通知業務或銀行微信服務號通知功能,即時掌握賬戶資金變動。如有手機銀行被盜用的情況,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支付信息,并聯系銀行客服查詢或向公安部門報警。
5、不輕易將個人二維碼信息泄露給他人;核對賬戶名稱與商家名稱是否一致,與商家確認賬戶一致后再進行支付操作。
6、一旦發生收集或SIM卡遺失的情況,盡快向提供服務的電信運營商辦理掛失或申請停止服務,同時第一時間通過銀行網點柜臺或致電銀行客服熱線暫停手機銀行服務、凍結網銀功能,避免因手機中的賬號或密碼被盜而造成更大損失。